百年来中国美术史学史的分期—专访美术史家王伯敏先生


1

王伯敏先生是我国著名美术史家。本刊《特别报道》拟报道王伯敏先生,总编刘人岛先生、执行总编杨庚新先生和编辑部责成我权负这一栏目。鉴于王老双耳失聪,且杭京南北遥阻,遂以通讯进行笔谈。本专访前面部分就我以前对王老的了解和最近几次通讯所获得的材料,主要介绍王老其人其事;第二部分我想请王先生对近现代百年美术史的分期谈谈他的高见。王老很谦逊,说这个题目大,不容易谈,一时考虑不成熟,怕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尤其顾虑对重大事件及有贡献的专家,若有挂一漏万,这就不当。笔者一再说明,只要着重谈当事人自己的经历即可,不作全面论述。这个专题,就笔者所知,目下似乎还很少有人作系统的、详尽地阐述,总得有人去接触它。在笔者一再恳请下,于是王老答应由他试试看,提供同仁们作参考。

一、王伯敏先生其人其事

王伯敏先生是近现代卓有成就的美术史家,又是著名画家、诗人。

王先生珍惜光阴、自强不息,一生读书明理,他那明理,主要体现在美术史学的研究与教学上。

王先生于1924年出生,浙江温岭人。今年87岁,近年双耳失聪。虽然如此,却无碍其读书、看山、作画和吟诗。接待客人时,他靠笔谈,他对朋友说,耳聋不打紧,只要智清目不昏,还可以做点本职应做的事。

王先生毕业于上海美专,肄业于北平艺专研究班。从事于美术史研究工作,数十年如一日。他自1948年春撰写《中国画史稿》至2008年《中国绘画通史》再版,整整60个春秋。他专业、敬业,在这期间,他有62种著作出版,仅美术史专著问世有七种,如《中国版画史》、《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通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国绘画通史》、《中国版画通史》及《中国民间剪纸史》等。

据媒体报道、又据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于2004年5月编的《百年中国绘画史研究资料汇编》中所统计,王先生的美术专史出版数量之多,在我国20世纪美术史学界中占首席地位。其所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他的多数专著,荣获国家学术之奖,而且饮誉海内外。又如他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媒体报道称之为“三元及第”(得1995年度国家第三届图书奖、华东区首届优秀美术图书特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这种情况,确也少见。所以200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推其为“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自非偶然。而学术界对他向有“三史罕人”之称,亦属自然。2006年一部由冯远教授主编的《中国绘画发展史》,在他的序言中,当首先提到20世纪初陈师曾率先写出《中国绘画史》之外,对新中国以来,使他提出作为例证的代表作,唯一指的是王伯敏所著的《中国绘画史》。而对王伯敏的《中国绘画史》,论者还认为这是20世纪的“殿军”。对于王伯敏这位美术史家,浙江大学陈振濂教授中肯地有过简要的评价,他撰文日:“近百年中国美术史、绘画史研究,名家辈出,有如陈师曾、姜丹书、黄宾虹、潘天寿到郑午昌、傅抱石、滕固、王均初再到建国后的俞剑华、李浴、阎丽川等,但若论百年中国绘画史专攻在时间上的‘殿军’,却不得不推王伯敏教授。诚然,王伯敏先生的学术业绩体系极为庞大,而且矢志不渝。他把一生奉献给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人生踪迹,至少在他的同辈人中是罕见其匹的。而这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一生专注绝不旁骛的治学态度与学术精神,更是造就他‘三史罕人’辉煌功业的最根本所在,无论是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还是深入与扩大并举的研究视野,王伯敏教授在当代美术史研究方面,堪称‘一人而已’。王伯敏教授在学术上的成就,应该被看作是一个为20世纪中国绘画史学史研究作归结,而为21世纪中国绘画史学史研究奠定起点的关键历史人物。”这些评论是实实在在的,其所立论的依据,主要取据于王伯敏先生历年出版的系列著作上,他主编的两部规模庞大的美术史专著,影响之大,成为铁的事实。又如他的力著《中国绘画通史》,这在20世纪下半叶,据论者所评:“功夫做得扎实”、“史实牢靠”、“体例恰当”、“论说公允”,以至日本美术评论家本间正义还认为“王伯敏教授的中国画史著作,是给东洋美术研究以重要向导,在日中学术交流上,起积极的振耳作用,而且在这部论史的要言中,并豫察东方美术的未来,将如何更好地进展”(王永泰译)。又有如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美术史教授高居翰于1990年6月1 8日在浙江美术学院的一次宴会上,特别提到“你们著名的王伯敏教授,他在美术史研究上的贡献是划时代的,也是一座里程碑”(发表于《嘹望》周刊六期)。正由于王先生在学术上有这样、又那样的杰出成就,在社会上有这样、又那样的影响,2009年冬,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其首届国家美术终身成就奖。王先生确因名实相符,他是受之而无愧的。

王先生专精于美术史研究与教学,又是一位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国家第四批的美术学博士导师。及至晚年近八十岁的高龄,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美术史的专业人才,为此国务院特颁发奖状以表彰。他曾作诗道:“以拙存吾道,一生琢璞忙”。在他的晚年,他又刻一方闲章道:“半唐斋里人长乐,壁上云山枕上诗”。这又透露出这位美术史家又在作画和吟诗。他擅长山水画,有其独特的雅儒之风,尤善用水,写江南风烟,氤氲有致。评者称之为“学者妙造”。

半个多世纪来,王先生的治学不是孤立的,他与社会上的学术活动息息相关。这次我对他的专访,内容之专,集中在对我国百年来美术史学史研究分期的阐述上。我们不强求从理论上做出分析、比较,更不是做结论,但求从一位有代表性的美术史大家的亲身体会,对我国美术史研究的百年空间,仅从某个角度,做一番大略的透视。

1

 

其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