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史通儒”王伯敏追悼会昨举行
发布时间:
2014-01-04 12:00
来源:
昨日上午,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的追悼会在杭州殡仪馆举行。原定10点开始的追悼会,因为前来悼念先生的朋友实在太多,最后到十点半才正式开始。现场来宾签到本也不够用,几桶为来宾准备的白菊也用完了,不得不换上黄菊,这似乎印证了王老先生自己说过的话—“大师都是水到渠成的”。
“这是哪个明星的葬礼?”看到葬礼的规格,有杭州市民在好奇地讨论,这话也差不离。作为一个学术巨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致辞中这样介绍王伯敏:“王先生用60多年时间,撰写《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通史》《中国绘画通史》《中国版画通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国民间剪纸史》等六十余种专著,填补了中国乃至东方美术史的空白,堪称‘画史通儒,七史罕人’。”
而在王伯敏儿子王大川口中,王伯敏更多时候是一位好父亲,“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他跟我们分一块饼吃,给我们筹集上学的学费。他在临走前写下‘我已经满足了’,走得很安详。”
著名书法家王冬龄专门给王伯敏先生写了两幅挽联,灵堂前的挽联是“半唐斋里人长乐,壁上云山枕上诗”,大殿外的挽联上书“西泠巨子画史南山,浙美宗师艺坛泰斗”。原来,王冬龄的老师林散之先生和王老先生同为黄宾虹的弟子。来宾从灵堂排到大殿外,大家拥簇着棺椁,就像在早晚高峰的公交上,但是肃穆无声。
“他在卷轴书画、文人画论、美术通史、版画史、民间艺术史等领域均作了奠基性研究,而其探究视域与他长期的绘画实践不可分割。”中国美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在《王伯敏于艺术史写作中的一个难题》中这样评价他。而中国美院教授杨振宇也悼念说:“他希望能够把美术史摆脱简单罗列作家作品,而是写成一部文化史。但是,王先生的文化史不是一部空洞的文化史,多了一些大时代的文化描摹。”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