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荣成市鑫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0631-7561835 / 7561148 / 7567077
甘瓜苦蒂天工巧---王伯敏教授在剪纸书房文物展座谈会讲话
发布时间:
2010-06-07 08:46
来源:

王伯敏教授编著《敲锣打鼓》图文录
牛年的正春,“剪纸书房”文物展开幕了。首先,让我对在座诸位的光临,并出席这个座谈会,表示由衷的感谢。
这个展览,名叫“敲锣打鼓”,无非表示传播民间文化的一点气息。我还编写了一本小册子—《敲锣打鼓—“剪纸书房”文物图文录》。浙江省图书馆很重视民间美术,为这个展览化了不少精力与物力。杭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弘越文化艺术中心热情地承办了这个展览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早两天前便发来了贺信,让我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展览的这些作品,看似平常,但又不平常。如果论它的文化价值,并非黄金、白银可相比。
这个展览,是中国民间剪纸史的缩影。它的展出,在我国还是第一回。
展出的第一部分,是“剪纸历史篇”,展示剪纸产生前期的一些历史情况。两件战国时期的“剪铜片鱼”,足以说明这是剪纸的“前身 展品还陈列了唐、宋、元、明、清各时代的一些剪纸遗物。虽然为数不多,但可以作为一脔之尝。展品之中,有一件“考古奇迹”,一张薄薄的纸,在地下埋藏了1500年,出土时,居然保留了马和猴子的完整形象。那一件《对马》剪纸,已成为我国以至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剪纸。奇迹出现的重大意义,展示了我国南北朝时期高昌文化的特征。见证了这一段历史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原迹藏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博物馆。我为亲睹这件作品,曾专程去了新疆,作了详细的考察。展出的样品,是根据原作认真摹制的,还附带陈列了较为标准的原迹复原图。
为了展出剪纸发展到近现代的情况。陈列了20世纪30年代我国第一个地方性剪纸组织机构成立的资料以及所保存的作品;也还陈列了1984年我国第一个全国性剪纸组织—“中国剪纸研究会”诞生的资料。
展品的第二部分是剪纸专题篇,较具体地展示了我国民间剪纸的特点。这部分展出,有涉及人事;有关系到各地方的剪纸活动。从这些展品中透露出,我国民间剪纸,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下,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量。还有待我们去挖掘。
要进行深入地挖掘,需要社会上更多人的支持和正真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这在目前,还有相当一段距离。社会的实际现状,也表明存在着这个问题。有许多事实可以用来作为反证。譬如说,民间剪纸家,平日辛勤劳动,付出大量的劳力和时间,创作出大量的作品,对社会贡献出不少的精神财富。但是,与他们所应该获得的代价,还远远不能成为正比例。在舆论上,有人还在说:“民间剪纸是小小玩意儿”,“是一种低档的小美术”。又有人说“剪纸俗气,不能登大雅之堂”。而社会的实际效应,向来“有用而不贵”。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认识不到民间美术、民间剪纸具有其他艺术所不能代替的一种价值与作用。在座诸位,请想想,而今21世纪,还存在这个老问题,怎么不叫人深思?对民间剪纸,还有不少人不喜欢,这是正常的。不能要人家都喜欢。不过,话得说回来,喜欢不喜欢,带有很大的感性成分,而要公允地认识它,还需要有理性。你不喜欢吃鱼,不等于鱼没有营养。当我们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候,就不能只凭某个人的“喜欢不喜欢”,就要有理性地认识到民间艺术在文化建设上的作用和它的社会价值。
现在,请大家看看这次展览的第二部分,其中有十位农村老大伯,老大娘的剪纸手艺。这里,举何均妹一例作简单说明:
何均妹是一位95岁去世的老太太,住建德大慈岩后山的李家自然村。这个村是江南山区典型的山岙岙。去年,我进山访问。村里人都说这位老太太,八十年如一日地生活在这个山岙里。在旧社会,山里人穷困,衣食都有问题。何老太太住一间低矮的小屋,光线不好,遇阴天,剪纸就不方便。她的工作“台子”,一头高脚箩,上摆一个圆篾箩,一把剪刀,一碗水,一叠纸头,旁有一张竹椅。要搬到靠近门口有光亮的地方,才能进行剪纸。她的一生,贫困的生活,艰苦的环境,难不倒她。她剪花,剪鸟,剪鱼,剪猴子,剪老虎;她边剪边唱:“一只猴子跳,两只猴子跑,三只猴子捧仙桃……”唱完了,纸也剪好了。建德有“严洲谣”《鸟飞飞》,这首歌谣很顺口,有十首,其中一首云:“哎呦呦,鸟飞飞,脊鸟令鸟吃虫不吃殳,飞到田头叫叔叔。”何均妹就剪了一组令人看了都喜欢的《鸟飞飞》。在民间,农村土生土长的妇女剪纸能手,多数就像何均妹那样进行艺术创作的,这样的一批剪纸能手,我们称他们为原生态的剪纸家。请大家想想,对于这样一些原生态的剪纸作品,我们能不珍惜吗?何况这又是社会的精神财富,我们能不重视吗?
民间产生这些具有泥土香味的艺术品,其本身就是民俗生活的反映,它为民俗所需要。历史学家翦伯赞早就说过:“民俗是万民百姓日常信念与传统情趣相融的群众性的生活巧安排,有群众的基础,有群众的力量,谁也制止不了。”剪出一条鱼,由于鱼寓“年年有余”的吉兆,全村里的人见了,谁都喜欢。今年是“牛年”,你剪张“春牛赐福”、“金牛呈祥”。墙上一贴,无人不说好。2007年,胡总书记到甘肃定西看望农村老乡。那里的家家户户,贴上窗花,挂起“窗飘”。乐得胡总书记在那里,兴高采烈地剪起了大红纸花。说明人人处处随民俗,处处人人有民情。同时更见出民间剪纸的天地大的很,民间剪纸有它自己的艺术殿堂。
这次展出的专题篇中,有各具特色的地方作品,限于剪纸书房的藏品,只选了六个地方,有烟台的彩色剪纸、乐清的细纹刻纸。若以题材论,有浦江与蔚县的戏曲剪纸,有温岭的海洋剪纸。剪纸运用“团花形式”的全国相当普遍。这里,我选取了桐庐的“团花”为代表。对民间剪纸的研究,如何深入研讨民间剪纸的风格,非常重要。今后有机会,大家一起再谈谈。
我的一生,专业是美术史研究。60多年来,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多多少少看了些非民间美术的书画作品。而且我还特别喜爱宋、元时期的一些文人画,但是,我从来不觉得只有博物馆珍藏的那些名画才有味,民间绘画却乏味,在我撰写《中国民间剪纸史》的期间,民间剪纸同样给了我美的享受。许多动人的事例,如剪纸家的朴素生活和对生活勇于进取的精神以及善良心地的表现等等。对于我的做人,做学问都有莫大的教益。民间剪纸,纸轻意重,纸薄情厚。所以老百姓都喜爱它。这不是说,民间剪纸是十全十美的,民间剪纸,有如“甘瓜抱苦蒂”,有甜味,也有苦味。有局限性,美中不足。但也有它的特点。“甘瓜苦蒂”是天工之巧,作为一种艺术,剪纸艺术是一种相对的大美。
民间剪纸是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种类,有它的涵养,有它的成就,有它的个性,有它的作用。近一 二十年来,我国及国际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整理,研究非常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多次专门研讨会,并做了一系列有关的实事。我国国务院专门发了文件,而且开展了全国性非物质文化的普查。农村的那些原生态剪纸能手,一旦被发现,国家就很重视他。如皖北的程建礼,陕北的库淑兰,便是明显的例子。程建礼老伯伯,过去一度求乞度日,当国家发现他有杰出的剪纸才能,评其为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给予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我们这次展览,就有程建礼,库淑兰等人的剪纸作品。前面提到的建德何均妹,便属于这样类型的剪纸家。
谈到这里,我想作一点说明,这次展出,偏重民间传统的剪纸,选展的剪纸家,也只是农村原生态的剪纸高手。实则剪纸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已出现一种被称之为“现代剪纸艺术”的作品。较早的剪纸代表人物,有如陈志农、力群、古元、张仃、亻几凤皋、林曦明、张候光等。在20世纪80年代,现代剪纸家的人才济济,北京,上海以至云南,贵州。都有不少代表人物。我们浙江也不少,在座中就有这样的剪纸艺术家。最近,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委员会会长张树贤提出,“要把中国现代剪纸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峰”,也还提出,“中国现代剪纸需要有一批专业领头人,需要有一批震撼的作品问世。”他的话都说到了关键上。诚然是,要衡量现代剪纸的精品,必须牢牢地把握住“民族性”、“传统性”和“时代性”。在这“三性”的前提下,还必须讲求作品的“独特性”和“前瞻性”。
近几年来,我收集了一些现代剪纸作品,不少由作者直接赠送,在剪纸书房收藏的,有如古元、张仃、刘继成、林曦明、鲍家虎、沫正戈、谢志诚、刘士标、王言昌、勾弦、张侯光、张树贤、祁鹤年、王思雨、张雁洲、张遵义、沈雷、秦石蛟、郭献忠、王德林、陈巨中、陈荣新、林荣文、谢玉霞、晓桑、胡润龄、李强等等数十人的好作品。我想加以整理,另找个机会,作为一个专题展出,并编一本集子出版。从那些剪纸家及其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国剪纸创新,发展的新路子。现代剪纸的这部分力量,目前还有点分散,宣传也还不够,要创造条件,给以集中亮相。这次我之所以没有把这些现代剪纸拿出来。感到我所收集的作品还不够,怕草率从事,影响效果。
最后,还想趁这个机会,再说一个与剪纸发展密切相关的老问题,读书问题。
新中国成立,整整六十个年头了,改变了旧社会的落后面貌。尤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大地回春,文化气息浓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艺人,民间剪纸家,包括民间剪纸工作者,理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提高文化素质。20世纪80年代初,艾青,陈叔亮等好多位关心民间剪纸前途的诗人,美术家,曾在北京,为剪纸发展拟了几条“语录”。其中一条云:“剪纸的高手们,你不能只拿剪刀来剪,你必须。还有一个必须,再有一个必须,你要多读书。”说的何等的好,何等的恳切。今天,我们都在图书馆,图书馆是读书的地方,图书馆的大门口,写着欢迎大家“步入文化殿堂”。步入文化殿堂,不是玩乐,而是读书,去做学问,读书长知识,读书多懂道理。读书使智慧开窍,运用起来四通八达。
民间美术家,民间剪纸家,过去由于历史与社会的原因,读书不多,或者说识字不多,吃了很大很大的亏。到了21世纪,无论如何非改变不可,不能再吃亏下去了。我们要求人家重视民间美术。那么,民间剪纸家自己首先要自尊,自重和自强。要做到这一点,不能“空口讲白话”,自己要有实力,剪纸家的实力是什么?不外乎二条,一要人品好,二要作品好。
这里还想说一个道理,剪纸技艺的提高,不能只在剪纸本身技术上打圈子。打个比喻,大力士,无法抓住自己的头发,或领子而使自己拔高,要由本身之外的力量或其他条件的帮助来提高。有一张凳子,使你站高了。你能登山,你的目光就远大了。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有一条,提高学养。还是回过头来听听诗人艾青说的:“你必须,还有一个必须,再有个必须,你要多读书。”他是把话说到尽头了。
今天,我们非常难得,聚集在“文化殿堂”。可谓适地,适时,借了图书馆这块宝地多说几句“多读书”,我想是应该的,最后,预祝民间美术文化层次的提升,在21世纪能有一个很大的飞跃。我们民间剪纸这朵具有泥土香味的鲜花,将开得更艳丽,更芬芳。 (2009.2.13)
王伯敏教授出席开幕式
王伯敏教授与温岭剪纸家
王伯敏教授与剪纸爱好者
上一页
下一页